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股涨柜,欢迎点击右上方
“关注”
。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,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。
1988年,一位老人来到县城的政府办事处询问抵押贷款的事。
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老人是要还2400百元的贷款,于是帮他办好了手续,但是看着这个名字觉得很熟悉。
这位工作人员立马翻开《革命军人立功喜报》的文件,果不其然发现了老人的名字。上面写着此人一人消灭400美军的功绩。
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谁,为什么要去抵押房子贷款?
上甘岭的英雄
这位老人叫蒋诚,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英雄。他出生于战乱年代,年少时家里穷困潦倒,一大家子都靠着两亩薄田生活。
展开剩余94%那时的日子不好过,家里几口人总是吃着大锅饭,饭总是不够,蒋诚就把自己的那份留给弟弟和侄子。
稍微大一点他就去给地主家干活,可这样不是长久之计。二十一岁的时候,解放军来了,蒋诚就告别了家人跟着解放军走了。
母亲对这个儿子很心疼,蒋诚在家排行老二,平时总是礼让哥哥、照顾弟弟,以至于自己吃了亏都不知道。
如今贴心懂事的二儿子要走了,母亲十分不舍,拉着他痛哭。
蒋诚安慰母亲道:
“娘,您放心吧,以后我跟着解放军就不愁吃喝了,等我出息了回来孝敬您。”
加入解放军后,蒋诚成为了解放军第11军31师92团1营机炮连的一名战士。
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了,蒋诚就继续留在了部队。他知道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,所以在部队里坚持刻苦训练,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机枪手。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了,美军公然越过三八线,将战争打到了中国的边境。中国的安全遭到了严重的威胁,中央并不准备坐视不管。
10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,前往朝鲜战场与美军作战。而蒋诚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,成为了机炮连副班长。
刚打退了日本侵略者,又要和美军作战,这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,尤其是美军的装备更加精良、武器更加先进。
但这场仗必须要打,还要打个胜仗,打出国威!
志愿军的战士们心中都有着这个信念,他们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只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联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。
但是,美军野心不死,多次向中朝联军发起进攻,始终不愿意撤退。
志愿军死死守住阵地,就有了著名的“上甘岭战役”。
美军为了争夺上甘岭,与“联合国军”一起调来了6万余人的部队对志愿军进行猛烈的火力攻击。
“上甘岭不能失守”这就是蒋诚他们接到的命令。因为一旦失守我军的战略要地就会暴露在敌人眼前。
敌人的进攻十分迅猛,蒋诚所在的第92团负责坚守537.7高地北山。此时已经打了十几天了,蒋诚已经几天没合过眼了,但是敌人不会休息。
敌人的坦克、大炮全都上了,而我军的装备相对落后得多,经过了数十天的进攻,火力最大的重机枪几乎全部受损。
只有蒋诚所使用的重机枪还能使用,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地全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了。可是蒋诚顾不得看,他一门心思地端着机枪朝敌人扫射。
“副班长!副班长!”蒋诚好像听到有人在叫自己,他扭头看去。
只见班里的一个战士一直朝他挥手,口中喊着:“副班长!你中弹了!”
中弹了?蒋诚很疑惑,谁中弹了?我吗?
他突然感到有些疼痛,低头看去,果然中弹了。子弹撕开了他的肚子,他的肠子都漏出来了,满身都是血。
他突然反应过来了,他娘的洋鬼子打中他了!那个小战士跑到他的身边对他说:“副班长,你中弹了,快去后面包扎!”
小战士拉着他就往后撤,蒋诚一把推开他:“起开,我没事儿!”
“副班长......”小战士还是拉着他要退,但是蒋诚猛地就把肠子塞了回去,端起机枪就要继续上。
蒋诚扭头对那名战士说:“等我死了再拉我回去也不迟。”正说着话敌人的飞机来了。
三架敌机在我军阵地上空盘旋,从战机上扔下了无数的炮弹。
我军将士们只能先躲在战壕中,蒋诚看着飞机上的炸弹击中了数不清的战友,怒从心中来。他端起机枪就朝空中打去。
他两眼一瞪就打中了一架飞机,正好打中了飞机的油箱,“轰——”的一声这架飞机爆炸了。剩余两架飞机赶紧就跑了。
蒋诚击落了飞机后,战士们都被激励了起来,又重新昂起了斗志。蒋诚也乘胜追击,又一次向敌人发起了冲锋。
经统计,在这场战争中,蒋诚一共击杀了超过400名敌军,外加一架美军战机。凭借这样的战绩,蒋诚荣获了一个一等功。
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退役后又为何去贷款呢?
默默无言的英雄
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,蒋诚得到了很多荣誉,但同时也受了不少的伤。上甘岭战役虽然是他的英雄史,但这段经历太过惨烈,他不愿意过多回忆。
战争结束后,蒋诚回到浙江省的驻地进行建设,期间又荣获了一个三等功。1955年,蒋诚就退役了,他回到家乡参与生产建设,他说:
“祖国哪里需要我,我就在哪里干好自己的工作。”
刚复员时,蒋诚在家当了一个普通的农民,闲了还会带着民兵训练,修铁路。1958年蒋诚被派去修建湘渝铁路,这一修就是五年。
刚回到家的他又一次离开了,这五年他吃住都在工地上,很少回家。也因此,他错过了父亲母亲的葬礼。
好不容易铁路修好了,组织上又准备派蒋诚去铁路局的某个单位当书记,但是这次,蒋诚拒绝了。蒋诚的妻子得了癫痫,他要回家照顾妻子,照顾这个家。
蒋诚又一次回到了隆兴乡,他干起了养蚕的活计,一干就是二十几年。
这二十几年,他默默地当着蚕桑养殖员,从不提自己在战场上的功绩。当年获得的军功章被他收在一个小盒子里,他从不拿出来夸耀。
因为蒋诚好钻研,蚕也养的十分好,成了乡里的养蚕指导员,经常一家一户地观察养蚕情况,还经常通过广播讲述养蚕技巧。
在蒋诚的带领下,乡里的养蚕业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但为了更好地发展,1983年的某天乡里召开了会议。
蒋诚作为“养蚕指导员”也参加了,会议中村民们为了隆兴乡的发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村长提出要把村里的蚕集中起来,搞一个集团,这样更便于向外销售。
大伙都表示同意,可是还是有人提出了意见:
“村长,这往外销售我当然是支持,可是村里那土路过个三轮车都费劲,人家那送货的大车也进不来吧。”
这人说的在理,村里这么多年来可不就是因为这条土路才阻碍了乡亲们经济的发展。
村长沉思了一会儿说:
“那就修一条水泥路!”
听了这话,大家也没吱声,修路要很多钱,可是钱谁出呢?乡亲们一筹莫展。
这时村长看到了角落里的老人,说道:“蒋诚,我知道你之前修过铁路,你有什么想法?”
乡亲们纷纷看向蒋诚,于是他就说:
“修路是要花钱,但最后造福的还是我们大家,我提议每家每户平摊这笔钱,路修好了,我们的蚕就能走上商业化了,大家都有钱赚了。”
村长听了点点头表示赞同,说道:“那这样吧,蒋诚,你也有经验,要不这修路的事儿就交给你了?”蒋诚就应下了这份差事。
这是一份苦差事,又要每家每户跑着筹钱,又要联系施工队盯着道路的修建,从头到尾都缺不了人。
但蒋诚既然应下了就一定会干好,他每天从乡头跑到乡尾募集修路款。幸亏平常蒋诚在乡里很有声望,大多数人都愿意出钱,但能出的钱也是有限的,更有些人家实在是拿不出钱。
蒋诚跑断了腿还是差两千多块钱。
那时的两千元可是相当于一家人一年的收入,施工队都找好了,可是资金实在是凑不齐了。
因为工钱一直没有到位,施工队的人就准备罢工不干。蒋诚急得上火,赶紧让他们放心,说钱马上就到。
蒋诚只能自己想办法把这笔钱垫上。但他家也不是富贵人家,他只能去银行贷款,最终他在农业银行贷款了2400元。
这笔贷款他谁都没说,自己默默地承受了。发了工钱后,路终于修好了,乡里的养蚕业果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这修的果然是一条“致富之路”。
但蒋诚却只能省吃俭用来还贷款,他不愿用这事来麻烦别人,所以一直没说。家里的人也一直跟着他省吃俭用。
蒋诚贷了这一大笔钱,他准备怎么还呢,又是怎么被人发现他的身份的?
蒙尘的勋章
到了1988年,这笔钱还没还完,但蒋诚决定先把房子卖了还贷款。为了卖房子的事,蒋诚去了县政府。
接待他的是一名叫王爵英的工作人员,王爵英看着这份抵押手续上的“蒋诚”二字觉得很熟悉,可知道蒋诚走了他也没想起来这是谁。
王爵英在做修撰县志的工作时,突然想起在哪儿见过“蒋诚”这个名字了。他赶紧翻出了一份文件,找到了《革命军人立功喜报》。
上面赫然写着“贵府蒋诚同志在上甘岭战役中,创立功绩,记一等功”。这位“蒋诚”想必就是昨天来买房子的老头子了。
可是“喜报”一经发出就会直接交到本人或亲属手中,这份“喜报”怎会在县里的档案室搁置二十几年呢?
王爵英继续调查了下去,果然让他发现了问题所在。信的地址写错了,蒋诚的住址是“合川县隆兴乡”,“喜报”的投送地址却是“合川县兴隆乡”。
这两个乡都是真实存在的,但“兴隆乡”却没有“蒋诚”这个人,于是“喜报”就被退回了,就此搁置在了县里的档案室。
王爵英立刻报告了县里的领导,带着这份“喜报”来到了蒋诚的家。
王爵英敲响了蒋诚家的门,蒋诚认出了这是昨天县里的工作人员,看他带着几个人来到了家里,蒋诚十分困惑。
“老先生!”王爵英赶紧上前搀扶着蒋诚。
“你不是昨天的工作人员吗?来家里是有什么事吗?”蒋诚问道。蒋诚的儿子女儿们也都出来了。
“我们是来报喜的!”王爵英赶紧让人拿出了那张“喜报”,蒋诚的儿子蒋仁君赶紧上前接住。
接着念出了“喜报”上的内容。
一家人听完都惊呆了,从未听过父亲还有过这样的经历。抬头看去时,蒋诚的眼泪已经流出来了。
众人赶紧扶着他去坐下,蒋仁君问道:“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啊,我们怎么从来没听说过。”
“是我们办事不力,这张喜报在县里隔了二十年了,昨天老先生去县里办事,我一看他的名字觉得熟悉,一查果然是这张‘喜报’的主人。”王爵英说道。
“爹,您怎么从来没跟我们说过?”蒋诚的女儿蒋晓灵问道。
蒋诚擦了一把眼泪说: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也没什么好提的。”
“爹,您讲讲吧!”儿女们都期待地看着蒋诚,于是蒋诚只好让儿子去把他柜子上的小盒子拿来。
儿子赶紧跑去拿了过来,众人只见蒋仁君拿来了一个满是灰尘的小木盒子,看着十分不起眼,但现在谁也不敢小看了里面的东西。
蒋诚接过盒子擦了擦灰说道:“这么多年了,没想到你们这时候送来了喜报,这个盒子我也很久没打开了,今天也拿出来擦擦吧。”
只见盒子打开,里面静静躺着两枚军功章。那个下午,几个人就安静地坐在院子里听蒋诚讲那时候的故事。
阳光洒在军功章上,英雄的辉煌经历不应该蒙尘。
村子里年迈的养蚕老头竟然是国家的一等功臣,这个消息立马就在村子里传开了,大家纷纷向蒋诚表示了敬佩,县里也给蒋诚签发了退休金,每月80块。
蒋诚说:“我不想给政府添麻烦。”本来复员的士兵可以去县里登记,县里会发补贴,但就是“不想添麻烦”,蒋诚一直没有去。
他说国家能给我安排工作,就很知足了。
不仅如此,蒋诚每年都会按时交党费,从不拖延。一有时间就会去参加县里的党员学习活动。
“本本分分做人,踏踏实实做事。”这是蒋诚一直用来教育儿女的话,蒋诚也用这句话一直激励自己。
结语
从抗美援朝战争到扎根农村,蒋诚用他的一生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,他坚守着“忠诚于党,忠诚于人民”的诺言。
他的一生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!
您有什么话想对蒋诚说吗?欢迎留言。
参考资料:
[1]一等功臣蒋诚深藏功名的传奇故事|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
[2]许幼飞,汪佳.传奇老兵蒋诚:英雄无言初心不改[J].当代党员,2019,(18):62-64.
[3]郑友.蒋诚:祖国哪里需要股涨柜,我就在哪里干好革命业务工作[J].当代党员,2021,(23):58-59.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