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丨彭凤瑶、漆春洋、刘牧泽星速配资
第73集团军某旅装甲技师胡文平
工匠技师,奋勇前行!
人物名片
胡文平,安徽望江人,2002年12月入伍,2006年入党,现为东部战区陆军某旅装甲技师。入伍23年来,他多次参加上级演训任务并屡创佳绩,总结完善了多种装备保养方案。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次、“四有”优秀士兵2次,荣获“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”三等奖1次、集团军“爱军精武标兵”1次、旅嘉奖2次,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、个人三等功1次。
精彩的人生
是一步步脚印丈量出来的
展开剩余84%“1997年夏天,当时家里的黑白电视反复播放着香港回归祖国的画面,我那时就想长大后我也要参军。”回忆起参军入伍的初心,胡文平这样说道。
2002年,胡文平满怀憧憬步入军营,却发现现实远没有电视上那般激情似火,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琐碎。
但胡文平没有丝毫懈怠与抱怨星速配资,因为他明白,电视上的精彩,绝非凭空而来,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。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在军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!
转改军士后,胡文平成为一名驾驶员。他知道,在战场上,装备就是生命的一部分,必须要熟悉它的每一项指标、构造、零件,只有这样,才能发挥最大效能。
东南沿海常年湿热,胡文平经常在车里一待就是一天,练就了蒙眼听转速、快速换挡等专属技能。在熟练掌握驾驶、通信专业后,他又将目光锁定在最难啃的装甲技师岗位。为了减少装备故障,他一有时间就查阅资料、请教专家,并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排障方法,在旅队得到推广。
23年来,他不仅圆满完成某型突击车、装甲输送车改装试点任务,为旅队培育一批又一批装甲专业的骨干力量,自己也被集团军评为“爱军精武标兵”,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。
非凡的成就
是一点点吃苦磨练出来的
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,2015年,胡文平被任命为营装甲装备负责人,负责突击车改装试点工作。当时装备刚列装半年,营里骨干力量薄弱、装备技术状况不清、各级领导心里也都没底。
但胡文平并没有退缩,带着乘员队伍对着一个个零部件拆了装、装了拆,仔细琢磨。
那段时间,车库里总能看到胡文平忙前忙后、爬上爬下的身影,经过4个月的奋战,最后胡文平圆满完成了改装试验并得到一致好评,他也因此被评为“装备管理先进个人”。
胡文平不仅专业技能过硬星速配资,他对自身体能的磨砺也够狠。2020年,胡文平所在的连队被推荐参加集团军考核。得知这个消息后,胡文平率先报了名。
身边战友纷纷劝他:“年龄和体能上你都不占优势,怎么跟那些小年轻比。”
他笑着摆摆手:“老兵都打退堂鼓了,那你让新同志怎么想?战场上不会因为你是老兵就不打你了。”靠着这股不服输的信念,胡文平开启了“自我加压”模式。
此后,每隔两天他就跑一次武装10公里,训练之路满是艰辛,最开始他需要60多分钟才能完成,到最后却能稳稳地将时间控制在50分钟,靠着一天天的坚持、一点点的突破,胡文平圆满交出了自己的“考核答卷”。
出众的能力
是一次次任务打磨出来的
在胡文平眼里,装备的事再小也都是大事。2017年,胡文平所在营队临时受命参加演训活动。
当时营队有部分装备和骨干力量被借调到其他单位出任务。时间紧、任务重,为了尽快摸清现有装备性能和人员底数,胡文平上午训练,下午参加保养,晚上准备参演车辆人员编组,每天都要忙到凌晨。
演训任务开始当天,海面波涛汹涌,海浪如猛兽般不断拍打着装备,胡文平前方的一台突击车突发故障,首上滑板升不起来,车一直悬在舰尾,摇摇欲坠……
海浪越来越大,车辆剧烈摇晃,时间紧迫,必须马上找到问题所在,不然随时都有沉车的危险。
看到这一幕,胡文平心里不由一紧,他迅速拿起电台询问驾驶员情况,在与驾驶员的一问一答中,胡文平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,迅速在脑海中梳理出可能的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案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根据前车驾驶员的反馈,胡文平带领驾驶员一步一步排除故障,“好,液压油路没有问题,你再看……现在慢慢尝试重启。”
5分钟后,在胡文平冷静而专业的指挥下,故障被成功排除。突击车的首上滑板缓缓升起,稳稳地驶离了舰尾,胡文平紧绷的神经这才慢慢放松下来。
去年,旅队迎来某大项演训任务,当时一辆突击车在即将登陆时突发故障,方向失控。胡文平脑海中立即出现应急预案,迅速指挥驾驶员切断液压油路,重新启动系统,最终安全上岸。
像这样的“特情”胡文平已经处置了无数次。在战友眼中,他总能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化险为夷,是营队当之无愧的“装甲大拿”。
23载军旅岁月,胡文平与装备的故事仍在继续,站在新征程上,他将继续勇挑重担、冲锋在前星速配资,以始终如一的昂扬激情,向着更高目标奋勇前行!
发布于:福建省天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